埋头苦干 团结拼搏
为实现“沈医梦”而努力奋斗
——院长肖纯凌教授在沈阳医学院2019年
教师节总结表彰暨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第三十五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全校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祝福!
老师们,同志们,回首2019年上半年,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团结拼搏,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稳健发展,让学校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期中成绩单”。下面我简要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最后,陶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1.新一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为提升工作水平按下“快进键”
今年5月20日,陶书记来到沈阳医学院,带领新一届党委真抓实干,靠前指挥,亲临一线现场办公,高水平、高效率谋划部署工作,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工作动能,打出了快节奏。
一是将落实巡察整改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重点整改45项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着力改善民生,按照不低于市属高校的标准,为大家提高绩效工资。三是召开年中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8项重点工作,陶书记对全体干部提出“建设一流班子,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动学校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暑假期间主要领导带队,赴沈阳、大连高校学习调研,深入查找差距,及时发现问题,校园美化亮化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2.提质量出特色上水平,加强内涵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是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全面落实评估整改任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深化PBL教学改革和混合式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护理学专业认证期通过为6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通过至9年。预防医学专业获批“辽宁省第二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获批精神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成立药学院和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达20个,覆盖4个学科门类。荣获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在全国和辽宁省教师授课大赛中频频获奖。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麻醉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全科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4个专业领域,120名研究生招生计划圆满完成,录取分数最高分362分。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外送盲审合格率100%,共81人授予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累计发表7篇SCI论文,2名研究生导师被评选为沈阳市优秀导师。
二是补齐短板,着力提升科研水平。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4项。学校作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入选“2018年新建全国学会与委员会资助项目”,获得“全国学会入辽计划”专项资助10万元。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沈阳五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荣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48.534。《沈阳医学院学报》影响力指数由2018年的106位上升为90位,跻身医学综合学科前一百名。
三是强化优势,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本科招生计划1608人,增设精神医学和医学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高出辽宁本科控制线124分,65%的考生超过一本分数线。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五个专业全部超过一本线。高职专科招生1181人,比2018年多争取了400个计划,录取分数超过本科控制分数线18分。附属卫生学校护理(3+2)专业录取分数高于省控线100分,今年学校整体生源质量位于辽宁省前列。加强就业指导,累计为毕业生提供50180个就业岗位,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61%,考研率21.99%。
四是突出特色,加强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实施“健康沈阳——沈阳医学院行动计划”,凝练健康科普教育特色和全员专业志愿服务育人特色,深入推进健康科普进课堂,建设“沈医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超万人。培养健康信使,开展内容丰富的医疗扶贫、科普宣教等活动。
成立沈阳市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完成沈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和制剂营销人员医学知识培训等,上半年累计培训人数1600余人次。完成中国援冈比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医疗队英语培训,承办中国老年医学会全国第二期老年照护师培训班,99名学员顺利通过老年照护师资格考试。
加强国际交流。中国驻德国前大使史明德来校访问,充分肯定护理专业赴德、赴日项目,希望加强赴德护士培养,将其建成中德两国合作交流示范项目,与日本横滨市健康福祉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3.着力拓宽办学空间,国际学院项目建设进入关键期
按照教育部办学标准,学校一直面临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足的难题,学校下大力度,用积攒的资金收回了南门外教育用地,拓宽了办学空间。
国际学院项目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沈阳市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党委常委会定期调度国际学院施工项目,确保工程建设。目前,工程进展如期进行:科研楼已建设到五层,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到三层;A、B座宿舍楼建设到七层和八层。西侧土地绿地调整和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国际学院建成后,高水平科研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术报告厅、学生宿舍等将投入使用,将极大增强校园功能,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近几年,电信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实现校园wifi免费全覆盖、5G信号校园全覆盖。
4.着力提升医教研水平,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不断推进
附属中心医院成立沈阳市首家胸部创伤中心,强化手外科等重点专科优势,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足踝外科,做大做强肾内科、神经内科等新晋重点专科,形成内外结合的重点专科体系。开展健康大讲堂及卫生日宣传活动35场,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宣传义诊活动20余次。医院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到7万人。圆满完成2019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工作。
附属第二医院整合“五大中心”一体化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控一体化的链条。作为全国胸痛中心、沈阳市心血管疾病专业质控中心,充分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区域胸痛中心建设。内科、外科、全科住培基地通过省卫健委实地评审。选送20名技术骨干到北京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老师们、同志们,上半年的工作成果倾注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大家的智慧。我代表班子向全体教职工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二、2019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已经奔腾而至,技术和数字化在改变一切,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对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
今年8月份,在全国基础医学教指委大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以《严起来难起来 实起来 忙起来 把医学教育质量实实在在提起来》为题做大会报告,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定位是大民生、大国计、大学科、大专业。要推动质量革命,以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基地建设为关键,全力建设新医科。”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客观评价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还存在短板,科研经费总量不大、高水平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缺乏等短板。“十三五”还有一年半就结束了,因此,下半年和明年是学校上水平、出特色、提质量的关键期,是落实内涵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引领工程、实现“十三五”目标的攻坚期。今年是学校建校七十周年,全校教职员工要一盘棋、一条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向建校七十周年献礼。
—要分析研判,科学统筹近期工作和未来发展。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按照学校提出的“5年、10年”的发展目标,结合“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启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既要做到站位高远、目标清晰,又要做到措施得力、务实高效,做实当下的工作,谋划近期的工作,预判未来的工作。
—要摸清底数,深刻把握发展优势和短板不足。要统筹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把握医学教育规律和健康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明晰学校、部门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出特色,上水平,真正助力学校提档升级、实现 “强校梦”“沈医梦”。
—要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精细管理和人本管理。细节影响质量,细节决定成败,要讲成本、讲节约、讲效益,落实沈阳市政府和《沈阳医学院“过紧日子”,加强节俭办学》要求,抓实每个细节,抓好每件小事,从细微之处见管理、见水平。突出以人为本,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体制机制,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效能。
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从严治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果,切实做好政治巡察的“后半篇文章”,持续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三是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将考核结果与评优选先、绩效分配等相挂钩。着力提高职工待遇、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把想作为、勤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积极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环境。
2. 系统做好评估工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全面做好评估工作。高水平完成省教育厅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专业评估,力争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省内排名前两名,口腔医学专业要建设口腔医院,确保高质量通过评估工作。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护理专业认证整改、临床医学类专业评估和硕士学位授权合格评估整改为主线,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办学质量,推动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根据区域发展、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学生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做强医工结合专业,面向地方经济需求增设紧缺专业,深化赴日、赴德护理、康复人才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下大力度建设“金课”,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加强教学研究,培育高层次教学研究成果。
三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专业志愿服务育人特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就业工作,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3.提高学科科研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特色学科水平,提高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力度落实“国家自然基金百项申报计划”,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开展与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全口径的合作与协作研究。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培育教师潜心科研的良好氛围。
4.深刻把握人才和硬件关键要素,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下大力度落实学校“150计划”和附属医院“百人计划”,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和学科带头人,选留高层次人才和急缺专业人才,加大引进人才业绩中期评估力度,充分挖掘高水平人才效能和潜力。我们申硕前正高比例为9%,申硕后为12%;副高比例为30%,今年调整后,我们正高比例为14%,副高比例为33%。大学附属医院正高比例为9%,比普通医院的8%多1%;副高比例为24%,比普通医院的22%多2%。调整后正高比例13%,比普通医院的11%多2%;副高比例27%,比普通医院的24%多3%,正高比例都大幅增加。普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海外研修计划,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国际学院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姜军副市长提出的国际化、现代化要求,把国际学院项目建设成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加快二期工程项目绿地调整、拆迁等工作。加强智慧沈医建设,要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
5.面向国际面向社会发展,全面实施开放发展战略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赴日、赴德护士订单培养,深入推进与美国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师生互访和学分互认工作。积极探索护理、康复专业中日合作办学模式。加强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全方位瞄准北京水平,与首都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紧紧抓住北京、沈阳对口支援重大发展机遇,全方位提升医教研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健康沈阳—沈阳医学院行动计划》,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方位开展普惠制培训,全面落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6.强化管理与考核,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
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紧密与学校联系,加强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研水平。今年年底前要落实药占比达标;制定落实“百人计划”的具体指标和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科研能力;制定改善临床教学环境,加强学生食宿、教学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方案;附属中心医院全年经济收入确保市属医院领先地位,附属二院经济收入保证市属医院前三名;附属医院相关工作要责任到岗,任务明晰到人,确定好完成时限和时间节点,学校年终将进行考核,确保医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
老师们,同志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沈医已有的成就,凝聚着广大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沈医未来的发展,需要同志们更多的的担当与智慧。只有我们的教职工挺立时代潮头,担当发展重任,我们的学校才能屹立于高校竞争不败之地。教师节虽然一年只有一天,但尊师重教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带着教师职业的光辉和满满的职业幸福,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用我们的智慧、激情、热血和汗水,为早日实现 “沈医梦”而努力奋斗!
(教育技术中心 栗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