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五级管理体系中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的是教学名师、领域专家
有的是岗位标兵、管理能手
他们在三尺讲台前春风化雨
在繁杂事务中雷厉风行
也在宿舍里与学生们同吃同住
他们的手 握过粉笔 拿过试管
操作过精密设备
撰写过高水平论文
也为大家
搬运过饭菜 清点过物资
他们是父母的孩子
也是孩子的父母
却只能通过
几分钟的电话、视频
问问家里的情况
这个静默的春日
他们化身沈阳医学院宿舍楼长
与我们同在!
中医药学院副院长 孙大宇
七号楼的“入党培养人”
按照学校校园全封闭期间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封校伊始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孙大宇同志被派驻到7号学生公寓担任楼宇负责人。为了能迅速适应楼宇五级管理体系工作要求,及时精准的开展封闭应急期间楼宇内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他第一时间协同单元负责人,建立楼宇在寝学生信息台账,制定《7号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方案》,组建楼宇内管理团队。在工作中靠前站位、一线指挥、迅速反应,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


同时,该同志积极开展楼宇临时党支部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同学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带领楼宇党员同学投身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越能反映出一名党员的本质。只有担当实干才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本色。为了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和管理团队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共计6大类,40余条,并通过与职能处室的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学生述求。楼宇内学生生病需要药品,他先后多次与校医门诊部沟通,协助解决治疗事宜。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带动了身边的党员和志愿者同学,有多名师生因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被学校党委组织部通报表扬,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青年党员迅速在抗疫工作中成长起来。


细心、耐心、关心、暖心,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待学生的意见建议,他不厌其烦的进行细致解释说明,将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反馈落实整改。时刻关注重点人员,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谈心谈话,确保学生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电话回访、随机调研、重点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岗位设置,志愿者服务,帮扶家庭困难的学生等工作,用心动温暖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做好楼宇学生管理工作。
附属卫校副校长 石磊
八号楼的“茶蛋哥”
八号楼里,石磊正蹲在地上,一边笑呵呵的做着茶叶蛋,一边说:“算上这锅,免费发放的茶蛋就快2000个了,没想到这么多天过去了,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热乎乎的茶叶蛋总会带给人温暖,尤其是那淡淡茶香中夹杂的一丝烟火气,让久居校园的学生们仿佛身在家中。

八号楼同学们口中的“茶蛋哥”石磊,是一名八零后党员,从事教育工作十五年来,没有一天离开过学生的他深知教育是浸润的艺术,而校园因为疫情封闭,是一次难得凝聚教育理想、优化育人系统、丰富教育手段、检验工作成果的机会。所以他就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战,“包干”八号楼。

为了引导好八号楼里的774名学生,他配合学生处线上“解忧杂货铺”心理咨询平台,依楼而建线下“实体店”,做实“三个依托”,将“线上心理平台”与“线下对口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依托门厅宣传政策”,他将门厅打造成了政策解读和正能量宣传的阵地,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当前形势;“依托收发室暖心暖胃”,他将收发室打造成了小超市,为深夜学习的学生免费供应茶叶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依托通告栏滋养文化”,他将通告栏打造成大家表达心声、彼此激励的文化墙,开展“共情、共建幸福八号楼”活动,让寝室生活有趣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就是这样,“茶蛋哥”依楼而治,采取“三个依托”的方式充分发挥“解忧杂货铺”的效用,使其与五级管理体系、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伍有机融合,勾勒出疫情防控形势下八号楼学生工作的勃勃生机。
在这里,他让每一名同学都浸润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齐心协力应对困难,凝结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学生管理的艺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反而变得越来越容易,效果越来越明显!

石磊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用心、用情,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的理想和初心使命全部融入到学生管理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履职尽责的“大家长”。
护理学院副院长 赵冰
九号楼的“美女多面手”
赵冰,护理学院副院长。她于沈阳医学院校园封闭管理当天主动请缨进驻到学校。作为既管理护理学院在校1000多名学生又管理9号寝室楼800多名学生的楼长,她第一时间按照学校相关指示和制度将工作思路梳理了出来。制定了护理学院及9号楼校园封闭期间工作一系列工作方案、制度及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深入到寝室,并召开学生骨干和班委线上会议,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沟通协调解决。

作为9号楼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来自临床一线并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的她,深知要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软实力和领导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在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她经过充分调研和了解,组建了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为主的青年工作专班。为丰富楼内学生课余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她带领青年工作专班的学生们策划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临时党支部每周常态化举行“学习党史”、“党在我心中”等系列活动。80后的她每天带领00后的学生们活跃在校园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利用这次封校期间的特殊时期和机会,她只要有时间就深入到寝室和学生们一起听课,了解线上授课的情况和老师、学生们的状态。对于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二级督导组会议,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并要求护理学院全体专任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做出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改革方案,亲自线上督察方案落实情况。

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们的健康,她在自己的624寝室设置了“健康角”;准备了体温计、碘伏、酒精、棉签、纱布、创口贴、急救包等基本医疗卫生用品。学生们在这段时间生病都是第一时间想到找她帮忙处理。

除了常态化的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外,赵冰还将生病的、心理健康有问题和其他问题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当作重点照护人群。联合护理学院组织线上心理疏导课程,对于重点人群定时走访、谈心谈话。
在学校驻扎这段时间,他的爱人作为医生持续在一线采集核酸。母亲心脏病住院,双胞胎女儿在家中无人照料,有时候不得不托付给邻居照看。在2019年疫情开始的时候,她在临床一线工作,那个时候的她同样主动请缨担负起一线抗疫的任务。现在不同的是,以前守护的是患者,现在守护的是学生。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兼副院长 杨威
十号楼的“实干者”
杨威,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兼副院长。他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逆向而行,参加 A 班封校值守。
作为十号楼楼长,他开启了“网格管理,细致运行”工作模式,为 874 名学生“衣食住行”有序安全提供保证。

他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楼层长、志愿者工作群,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培训。为强化学生戴口罩、讲卫生、勤消毒的意识,严把楼宇入口关,他设立“预检站”,带头坚持14小时轮流值班,用标识在地面规范进出路径及分餐、取餐区等。他每晚深入寝室,汇总问题,保证核酸检测全员完成。开展十号楼“先锋志愿者”评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他关心关爱学生,自费为少数民族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并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他组织本部门党员为留校值守的教工家属开通 24 小时援助热线,举办趣味体育活动,缓解教工工作压力。他坚持立德树人,举办升国旗仪式、网上祭英烈、邀请校外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教师上思政课等多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战“疫”信心,坚定必胜决心。

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领导干部抗疫情,作表率、冲在前、当先锋。在疫情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