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所属部门: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李润辉
团队成员:马莉、曹天明、李寒姝、姚晓濛
课程简介: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康复等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
神经病学教研室将严格按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一条主线,两大模块。“一条主线”指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神经病学”这条主线,“两大模块”包括医学神经病学理论和神经病学临床实践两部分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等。通过案例分析导入临床课程,重点讲授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发病风险及预后,加深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临床问诊查体及结合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腰穿技术、各项辅助检查包括颅脑CT、MRI、脑电图、肌电图、超声等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具体明晰;2.将利用神经内科GCP认证后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机会,组织本科学生进行科研方法和科研工作流程的参与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神经内科每年举办的1-2次大型义诊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包括参加组织义诊活动全过程,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义诊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成绩将采用以下评定方式:1.理论考核:过程性评价(小论文等和期末闭卷考试。) 2.技能考核:过程性评价(实验报告等和期末技能考核。)3.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作为素质拓展加分项。
总之,教研室将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即课堂教学、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学生提供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平台,并通过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高人口素质、服务健康中国”的社会责任感,期待为神经病学教学探索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